qqq
[英國] 語文同樂 #2:淺談英國地名(下)
3 九月
www
不少讀者留言表示上月的淺談英國地名(上)非常實用,今次LonKonger就衝出倫敦,帶大家到英國其他地區遊覽,不知道下面的地名你們以前讀得正確嗎?
View original post 詳見內文:約47字
[倫敦] 語文同樂 #1:淺談英國地名(上)
3 九月
sss
“Excuse me, is this the way to LIE-CHESTER Square?"
“Huh?"
“Erm, where Chinatown is?"
“Oh, you mean LES-TER Square."
“Yes…"
初到倫敦或其他英國城市,人生路不熟,少不免要向途人問路。部分旅遊熱點的名字卻非常考人,因為字面的讀音跟實際往往有頗大出入,LonKonger便曾有朋友遇到上述的尷尬場面。因此這次決定列出5個特別容易讀錯的倫敦地名,以後讀者與英國人交談就毋須擔心引起誤會了!
View original post 詳見內文:約50字
陳雲《睡在起跑線》賞析
3 九月sss
中華人文主義者協會 Chinese Humanist Association
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雲根(圖片來自評台)
筆名陳雲的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根﹐中文水平有口皆碑﹐更是所謂本土派的精神領袖之一﹐被尊稱為「國師」。近日陳教授在網絡媒體《本土新聞》撰寫《力爭上游﹐睡在起跑線》﹐盡見其寫作功力。本文嘗試從文學賞析角度分析教授之奇作﹐並分享一下個人的讀後心得。
View original post 詳見內文:約15字
人文主義和人文學科的分別
3 九月aaaaaaaaaaa
中華人文主義者協會 Chinese Humanist Association
有人問道:「我在不同地方見到人文主義、人文學科兩個詞語,兩者到底有何分別?」
這是兩個不同,但又有一些關聯的概念,的確很容易讓人混淆。簡單一點解釋,如果用英語去表達,人文主義是humanism,而人文學科則是humanities。前者是對一種思想的概括,所以用到-ism,「主義」去形容;後者則是各種人文學科的總稱,而人文學科一般來説泛指哲學、藝術、歷史、文學等科目。在這一點上,人文主義和人文學科沒有交接點。
我們再來考慮它們的概念構成。人文主義的理念可以很複雜有可以很簡單,而人文主義者也可以各自作出稍微不同和側重點不一的演繹。爲了嘗試詳盡的解釋這個概念,我們分別用了《什麽是人文主義?》和《人文主義者信條》去說明它的核心意義。如果要簡單地說,人文主義就是要「提高人類社會的福祉,減少各種各樣的苦難,讓人類活得有意義」,而要達到這目的,我們需要用到大量知識,用知識去衡量各種事情的影響,繼而找出有效增加福祉的方法。也即是說,人文主義者重視科學,并將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融入到他們的生活當中。
人文學科不是科學,因爲它們都不會應用科學方法去研究某些實際現象(歷史學有些不一同,它并不是不想用,而是因爲時空的限制而不能用上)。人文學科探討的課題不一,難以一下子完美地概括它們的核心概念。如果我可以過度的簡化它們,我們可以認爲人文學科所重視的問題大多是人類如何表現一些想法和情感,因此它們所關注的并不是自然或社會的某種現象,而是人類爲在什麽場合會因爲什麽原因表達一些想法和情感,而他人面對這些想法和情感時又會有什麽感受。
就算人文學科不是科學,這并不代表人文學科對人文主義者不重要,我們可以說科學和人文學科對我們的生命有不同的影響;前者是讓我們獲得知識,後者則能讓我們明白人性是什麽。人文主義者也會關心人類和各種生物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我們也知道快樂也有客觀和主觀之分(前者是,要得到快樂必須擁有什麽,後者則是偏好問題),每個人對生命會有不同的看法,人類和生命是多樣多元的。所以我們在科學之外也需要人文學科去幫助我們思考、理解和反映人類的情感和靈性,而不是單純的用冰冷的準則去看世界。
因此,雖然人文主義者的目標并不是推廣人文學科,但我們也會鼓勵它們正面的發展;如果人文學者能學點科學那當然是更好了。缺少了科學我們就不能正確的思考事實,過分的側重人類的情感,就很容易會讓情緒和恐懼衝昏頭腦,因而形成不可挽回的重大錯誤。
再換個方法總結,人文主義是要讓社會去除迷信、不必要的恐懼和不合理的傳統,不再接受它們的束縛,使不同個人或是社會整體能充分的展示他們的能力和多樣性,并從中實現生命的意義。
什麽是貧困?
3 九月sss
中華人文主義者協會 Chinese Humanist Association
來自香港統計學會:http://www.hkss.org.hk/SPC/2011-12/AwardPDF/S11-12-DP4.pdf
前言
社區組織協會日前公佈了一項有關貧困家庭居住環境的調查,由於報導中提到八成學童沒有自己書桌做功課,在網上引起一些異議。譬如陳凱文在前文提到的健吾,以及《熱血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都似乎是質疑書桌對貧困家庭學童的必要性。從今次的討論來看,我認爲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麽是貧困和扶貧政策應該達到什麽目標,我就藉這個機會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View original post 詳見內文:約1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