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整 | 十月, 2011

雲端的演進簡史

22 十月

在1980年代以前,全球的電腦運算都是用大型主機加終端機模式,所有的應用軟體和資料都放在大型主機內,並由它來掌握計算 處理 列印等,
不過當時的大型主機的處理能力有限 速度較慢,很難做到資源分配和共享,也法隋時隋地存取,且造價昂貴,多半只有政府機構或大企業才能擁有,
因此大多只供特殊應用或學術研究運算..
其後,隋半導體技術和資訊科技的起飛和成熟,PC運算能力不斷提升,而當PC發展進入成熟期後,區域網路(LAN)概念興起,許多企業把內部PC
連絡起來建置成一套區域網路,有自己的伺服器,把資料庫集中管理,但基本上仍是分散式運算模式..
而經過近三十年的漫長發展,資訊產業終於走回了將運算資源集中管理的模式,但和過去不同的是,,如今以"雲"為基礎,且終端裝置的PC的智能
也比過去強多了,,在這基礎上,,也奠定了雲端運算的產生,,..

換句說,,雲端運算的概念結合了網路運算 公用運算等技術,並在此之上去融合並發展各種應用程式軟件,它可以說是網際網路史上的一個重要
演變,更被視為新世代的網際網路啊~~

雲端的服務模式

22 十月

(1)軟體即服務(SaaS)
消費者利用供應商提供的應用程式,在雲端基礎設施上執行..這些應用程式可以經過網路瀏覽器之類的簡單客戶端介面,利用各種客戶端裝置來存
取..消費者不能管理或控制網路 伺服器 作業系統 儲存裝置 個別應用程式等雲端基礎設施,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應用程式的組態設定,使用者可以
做有限的調整
(2)平台即服務(PaaS)
消費者在雲端基礎設施部署自行開發或取得的應用程式,這些程式須使用雲端供應商支援的程式語言和工具..消費者不能管理或控制網路 伺服器
作業系統 儲存裝置等雲端基礎設施,但是可以控制他們部署的應用程式,有時也可以調整應用程式運作環境的配置
(3)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消費者使用處理 儲存 網路以及各種基礎運算資源,部署和執行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等各種軟體..消費者不能管理或控制底層的基礎設施,但是可以
控制作業系統 儲存裝置 己部署的應用程式,有時也可以有限度地控制特定的網路元件~~(如主機防火牆)

雲端ICLOUD的定義和特質~~

22 十月

雲端的定義~~
雲端運算是一種模式,能夠打造一個便捷 隋選的存取網路,讓人們使用多方面共享,,並可設定電腦的運算資源..如網路,伺服器,
儲存裝置,應用程式,服務等~的工具!!

基本特質~~
(1)選擇自助式服務
消費者可以單方面從服務供應商取得需要的電腦運算能力,例如伺服器和網路儲存空間,過程自動進行,不需服務人員介入而取得資訊
(2)網路存取,,無所不在
(3)高度彈性
雲端運算能力可以快速 彈性 自動供應,以便快速擴張規模;此外也可以快速釋出,以便收縮規模
(4)可度量的服務
雲端系統利用一套抽象化的度量能力,配合各種服務類型(如儲存,處理,頻寬,活躍使用者帳號),自動化控制並優化資源使用狀況.資源使用的
監測 控制和報告 ,能夠為雲端服務的供應商和消費者帶來透明化效果~~